提問:
分手各奔東西
分類:英大人壽康佑倍護重疾險新品
優(yōu)質回答

最近,英大人壽推出了一款多次賠付型重疾險——康佑倍護。
據了解到重疾險最高可賠付五次,可以給被被保人極大的的安全感!這款產品是否真的那么優(yōu)質呢?值得入手嗎?
閑話少說,馬上測評!
學姐為大家準備了一份保險知識手冊,不做保險小白:
《買保險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這些關鍵知識點!》weixin.qq.275.com
一、英大大康佑倍護終身重疾險有哪些亮點?
老規(guī)矩,我們先來看看產品保障圖:
1、等待期短
等待期就是免責期,是一樣的,要是在這個時期內出險了,保險公司一定不會理賠的。
所以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無疑是等待期越短越好。
而今重疾險的等待期正常來說有兩種設定:三個月天/半年。
很顯然,90天的等待期對被保人更加的有利,能夠更加早的享受的應有的保障。
從保障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等待期90天是康佑倍護重疾險的規(guī)定。這一點做的不錯,值得稱贊!
對于我們來說,保險等待期里面還有很多門道。闡述的更為詳細,將是照片文章的最大特色:
《什么是保險等待期?一文解析!》weixin.qq.275.com
2、投保年齡廣
康佑倍護重疾險最允許0-65周歲人群投保,可以看出這款保險對于未成年以及中老年人群都是很不錯的。
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目前市面上很多重疾險的投保人最高年齡被限制在55周歲或60周歲,可以說是投保年齡就有點窄了,門檻比較高。
3、涵蓋基礎保障
學姐一直強調,市面上有不少重疾險,但一款值得配置的重疾險一定是要覆蓋重疾、中癥、輕癥保障的。
市面上有不少重疾險,但值得配置的重疾險一定會有對中癥保障。
倘若倘若被保人不幸罹患中癥,因為不滿足輕癥、重疾的賠付標準,這種情況下是沒辦法拿到理賠金的。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險的概率還提高了理賠的門檻,并不利于維護被保人的權益。
比較一下,康佑倍護重疾險這點做的還是不錯的,涵蓋了重疾、中癥、輕癥保障,確實是一款值得購買的重疾險。
作為一款出色的重疾險要具備哪些的條件?請看下文:
《好的重疾險原來長這樣!》weixin.qq.275.com
分析完康佑倍護重疾險的亮點,這款產品又存在什么不足的地方呢?我們接著看。
二、英大大康佑倍護終身重疾險有哪些不足?
1、中癥賠付比例低
到目前為止重疾險在中癥保障這一方面的賠付比例及格線是60%保額。
這么一說,康佑倍護重疾險及格線都沒到!賠付比例竟然才50%保額!
目前為止,大部分市面上的重疾險中癥保障上還有額外賠付,最高的竟然能達到65%保額!
在此等的重癥險市場上,康佑倍護重疾險并沒有什么突出亮點。
2、疾病分組不合理
疾病分組是保險公司為了降低出險率,控制風險的一種手段。
簡而言之,由病種劃分成幾組,組塊所屬的病種的賠付只有一次。
康佑倍護重疾險對110種重疾險分組,一共是有5組,詳情如下:
那為什么說這種分組是不合適的呢?
遵循銀保監(jiān)護布告的數據可知,
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搭橋術、腦中風后遺癥、重大器官移植術、終末期腎病。
這6種高發(fā)重大疾病,它們的一個理賠概率都達到了80%,僅僅是惡性腫瘤-重度這一重疾,理賠率就高達60%以上!
因而合理分組為:其他5種重疾應與腫瘤分散開,單獨成為一組。
這才是最優(yōu)解。
惡性腫瘤-重度和重大器官移植術這兩種情況通通被康佑倍護重疾險這個產品歸納在一組。
假設被保人得了肝癌,保險公司按照約定賠付了保險金,
要是被保人后續(xù)需要肝移植,在這種情形下,是沒有辦法得到第二次賠付。
也就是說理賠的門檻被提高了,對被保人來說很不友好。
3、缺失實用的可選保障
癌癥和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高發(fā)疾病,擁有患病率高、復發(fā)率高的特點。
我們通過臨床試驗數據可以看到,癌癥患者手術后1年內的復發(fā)率已經就高達60%,等到5年內則升到了90%以上!這是多么可怕的數字!
根據數據顯示,我們國家患有腦中風的病人在經過治療后,在出院后第1年的復發(fā)率為30%,來到第5年的復發(fā)率就已經高達59%!
所以,我們常見的很多重疾險都會提供癌癥與心腦血管二次賠等等的可選保障。
可是康佑倍護重疾險在這幾方面并沒有提供保障,實在有點說不去了。
三、學姐總結
看來,康佑倍護重疾險的劣勢可真不少:保障力度微乎其微、疾病分組不合常規(guī)等,想要投保的朋友可要慎重一些!
朋友們可以參考學姐的重疾險榜單,涉及了很多高性價比、保障全面的重疾險:
《十大值得買的熱門重疾險大盤點!》weixin.qq.275.com
以上就是我對 "康佑倍護重疾險性價比怎么樣"的圖文回答,望采納!

全網同號:小秋陽說保險,歡迎搜索!

上一篇: 真i保B款種保障
下一篇: 溫暖百分百有分紅金嗎?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幫你花更少的錢,買對的保險
關注【小秋陽說保險】
解決你所有的保險疑問
熱點問題
最新問題
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閱讀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