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豎起衣領
分類:大家怎么看支付寶的相互寶
優(yōu)質回答

謝邀!慢慢的很多人都加入了相互寶,相互寶每年分攤的金額也蹭蹭往上漲,雖然漲幅不是那么大吧,但是這年復一年,隨著用戶量越來越大,分攤的金額肯定就越來越多。
相互寶雖然以前承諾過,第一年個人分攤下來的錢在一百八十八元以內,多出的那些,會是相互寶自己買單。
此前“0元加入”、“最低0.01元分攤理賠金”等噱頭,有很大可能會跟著年份的推移而消失。
讓我們來聊聊相互寶的本質,來看看用戶們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吧。
時間不多的朋友,下面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
《相互寶靠不靠譜?超一億人被割韭菜》weixin.qq.275.com
一、相互寶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相互寶的保障并不多,因為它只是一種互助型保障計劃,也就是讓參與用戶籌錢,出險的用戶用籌來的錢進行理賠。
倘若參與相互寶保障計劃的一共有100萬人,里面有100個人出險,需要的醫(yī)藥費總共是1千萬,再加上協(xié)議規(guī)定的管理費要10%,也就是100萬,那么所需要的錢由100萬人來分攤,每個人分攤的是11元。
在這種情況下,加入的用戶越多,從理論上來說,每個人分攤下來的錢就越少,但考慮到用戶基數大出險概率也會相應增加,具體要分攤多少錢還是要具體計算。
通過學姐的研究分析得到了這樣的結論,相互寶最高能獲得30萬的重疾保障跟100萬的意外保障。
從中可以看出,相互寶的核心競爭力就能看出來了,那就是很便宜。
但是,相互寶其實并不是那么便宜的,由于用戶人群數量的增加,患病的人數也在變大,個人所分攤的金額也在增加。
并且,相互寶還存在不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學姐即將在下面深入解釋。
二、相比商業(yè)保險,相互寶的缺陷有哪些?
我們必須知曉,相互寶不可以拿來充當商業(yè)保險的替代品。因為相互保的規(guī)則經常會變動,而它的保障能力也不是很穩(wěn)定。
接著,讓我們聊聊相互寶不足的地方吧。
缺點一:不穩(wěn)定
如果用戶基數變少或平臺運營出險問題的時候,都會導致相互寶面臨滅亡的風險,被保人出險后拿不到賠付金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另外,雖然相互寶很容易投保,這也導致一些人生病了也買保險。用戶數量急劇增加,出險的概率也會隨之上升,這會對相互寶分攤賠付款的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
就是說,在別人出險的時候我們還無法知道自己應該出多少錢。
對于帶病投保還不是很清楚的朋友,最好先來瀏覽一下下方的文章:
《記住這5個步驟,讓你順利帶病投保!》weixin.qq.275.com
缺陷二:保障內容不確定
相互寶的保障內容的變動會跟隨平臺決策的變動而變化,這一點就能導致保障內容有很高的不確定性。
因為相互寶并不是保險,合同上并不是白紙黑字地寫著保障內容,它的變動會隨平臺而改變。
設想一下,你如果不幸患病,而相互寶又恰好將該病癥的保障撤銷了,那你又有什么辦法呢?
缺陷三:保障內容缺失
對于其他優(yōu)質商業(yè)重疾險產品進行比較來說,相互寶只可以保障重疾,這一點保障內容是完全不達標的。
市場上性價比高的重疾險產品,不但涵蓋了重疾、中癥和輕癥等基礎保障,而且囊括的基礎保障內容還有高發(fā)重疾二次賠、高發(fā)重疾保險金等。
就拿癌癥來舉例子,在很多高發(fā)重疾中,復發(fā)概率是很大的,若是癌癥的二次賠付金能夠作為應對風險的手段,徹底治愈這項疾病的概率也就加大了。
癌癥二次賠付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對此有疑惑的話,建議看看這篇測評文:
《「癌癥二次賠」有必要附加嗎?關鍵看這些點!》weixin.qq.275.com
相互寶屬實連最基礎的保障內容都缺少,是不可能給到大家更全面、更好的保障!
缺陷四:保額不高
相互寶的重疾保額最高也就只有區(qū)區(qū)30萬,這點錢在抗擊風險時,根本就無法更好的處理風險。
顯而易見一場大病所花費的價錢是昂貴的,相互寶這么點保額,可以說都不夠重疾治療,就不要說因為耽誤工作的收入補償,以及后期身體康復的費用了,相互寶是完全達不到要求的。
重疾險能夠根據需要選取保額額度,這個主要看被保人的需求,然后按照意愿選擇,相互寶卻不行,因而說,相互寶是替代不了商業(yè)重疾險的。
對于商業(yè)重疾險而言,保額的挑選也是門大學問,生疏的朋友可以往下看:
《保險買多少保額合適?說說里面的門道》weixin.qq.275.com
總而言之,相互寶還有一些不足 ,相比商業(yè)重疾險的缺點更加明顯。要是你比較注重保障的穩(wěn)定性,購買商業(yè)保險會更加妥當。
以上就是我對 "支付寶的相互寶合算不"的圖文回答,望采納!

全網同號:小秋陽說保險,歡迎搜索!

上一篇: 重疾險里新華保險比較中國人壽哪個更好
下一篇: 哪家少兒意外險更有用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幫你花更少的錢,買對的保險
關注【小秋陽說保險】
解決你所有的保險疑問
熱點問題
最新問題
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閱讀更多文章

